本篇文章3373字,读完约8分钟

人类文明的传承,无外乎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的不断积累。

技术的进步,主导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艺术的发展,则影响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

但在某些领域,技术和艺术往往呈现在同一件事物上,比如书画领域。

一幅书画作品,究竟是技术的成果还是艺术的结晶?笔者试图从其属性入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愿与诸君商榷。

1.技术的概念

技术,是要解决实用的问题,比如,汉字取代了结绳纪事,绘画让人物风景得以存留。写字与绘画需要技术,这种技术越纯熟,字画作品也就越美观。

《卖油翁》里讲了一个道理: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的境界。坚持不懈地去模仿一幅字帖,不但可以写出接近字帖的字形,而且可以写得很熟练;以求真求像为终极目标去画人物像,也能画得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人物面貌。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类书画作品都是技术成果,它解决的仍然是实用的问题。

在书画领域,如果已经有了明确的至高追求,比如说:无限接近字帖原貌的馆阁体,无限接近描摹对象的工笔画,都属于技术,掌握了要领,努力练习,和卖油翁的绝技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需要技术,因为技术可以提升物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虽然文字可以传递信息与情感,但是在书写这个环节,技术可以让字体符合基本的审美标准;绘画则可以事物的样貌得以存留。

2.艺术的萌芽

当技术纯熟以后,就逐渐生产了艺术。

比如说,早期的陶瓷,是一种实用工具,但是在上面刻上花纹,就有了艺术的成分。当汉字体系成熟以后,就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大体系,尤其是草书,已经没有了森严的法度,书写起来可以呈现书写者的内心精神状态,以及人文修养,这样的字就有了艺术含量。

那么,是不是有艺术含量的东西就可称为艺术呢?

显然不是。因为当一幅作品的艺术含量极低的时候,其本质上仍是技术成果。比如说,我们不能把一只普通的碗称做艺术品,因为在其生产过程中,勾勒花纹在所有工序中比重极低,主要的是碗的生产过程。

玉雕高手一般被称为“玉雕工艺大师”,“艺”的前面总要加一个“工”字,也说明了玉雕这个工作虽然有艺术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工”,也就是说,非常耗时耗力,需要非常细心地去雕琢才可完成。

很多人会把难度看做高度,认为玉雕是个技术门槛很高的工种,所以称得上是艺术。但是一件事情难做,是因为事情本身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只要掌握了技术要领,就能一步步去完成,这类工作,本质上还是技术范畴。难度高的工作,可以凭借科技的进步来完成,比如工业革命以来,大量高难度的工作都交给了机器,但是机器永远也完不成有高度的工作,所以艺术品也无法批量生产。

在漫长的生产活动中,人类在征服难度工种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创有高度的新成就。也就是说,当技术纯熟到一定程度,就有了艺术的萌芽。

3.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一种超越实用的精神层面的创作。

比如说,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馆阁体的书法是最实用的,素描和工笔画最接近真实的描摹对象,也最实用,但是随着艺术含量的逐步增加,当书画作品的创作变成以艺术主,那么这作品也就达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超越实用,向美学进发,就是艺术的方向。

在书画领域,艺术含量决定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基本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是反对规则的,但真正的艺术品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涂乱划。从表现上看,著名的书画作品,都有着不够规范之处。中国画有“乱柴乱麻”的术语,不是用来批评,而是一种境界,即在凌乱处呈现美丽的东西。再比如,中国书画术语“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都是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但是不规范中透出一种美感,这是因为,虽然不规则,但是却符合了基本的美学原理,比如说,书法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画面的布局、对称、黄金分割点的运用,开与合、明与暗、大与小、远与近,黑色的浓与淡、干与湿、深与浅,形成的反差,自然会营造出一种视觉美感。

那么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对于作画来说,从技术的角度去看,最大的规则,就是和要画的对象相似。那么,这个规则要不要突破呢,当然需要,否则,任何画家都比不上一台照相机。

突破这个规则,也就是说,画的比例不再追求真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则山河草木,俱可呈现出内在的生命力。

中国宋代以前,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绘画均是求真求像。后来东西方绘画领域均突破了这一规则,中国有了徐渭等人的写意作品,西方则有了印象派作品,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星空》,这些作品所绘物品的外形均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但是却又符合了美学要求,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可见,东西方绘画由“技术”到“艺术”的发展路径完全一致。

其二,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儒家、佛家、道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样貌和价值判断。儒家的“合而不同”、佛家的“虚空”、道家的“无为”等精神追求,也影响了中国书画艺术风格的发展走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画面的布局都契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比如画面的留白等。很多事物都被赋予的某种文化内涵,例如,“竹菊梅兰”象征着君子的人格,牡丹象征着富贵,等等。在同一幅书法作品中,同一个字的多次出现,也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处理,以避免雷同。

相对而言,西方受基督文明的影响较深,基督文明强调的是平等,这种平等意识有利于个性的张扬,所以西洋画用色大胆,有着强烈的色彩对比。

其三,是创作者本人精神与思想的流露。

艺术之所以不能批量生,是因为作品上带有人工创作的气息。

人们喜欢悬挂书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却对打印出来的复制品没有兴趣,就是因为前者有人的气息、气韵、精神。前文提到的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一位书画家,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不同的艺术阶段,创作的作品也有着不同的样貌与风格。例如颜真卿的《祭侄儿稿》,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枯笔迭出,足见其书写时悲愤交加,已顾不上及时醮墨,却更显苍劲流畅之意蕴,英风烈气见于笔端,遂成绝响。

毕加索的《呐喊》,以一系列破碎的意像重新组合起来,用以激发人们潜意识里的思想状态,画出来的作品才可成为诠释内心精神状态的孤本。

反推过去,可知这幅传世名作,均是在创作者特写的精神状态下挥笔而就。如果说前文提到的,在美学框架下反规则、传承传统人文精神仍是遵循了某种既定的法度,那么,创作者本人个人气息的融入,则在根本上将艺术和技术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不同的工匠可以生产出相同的玉雕,但不同的书画家却注定各有风格,这种风格,就彰显了每个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4.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技术与艺术的区别:技术有规则、按照既定程序去练习,可以由生到熟,由熟到巧,重在制作,解决的是美观、实用和高效的问题,不需要灵感与思想,可以批量生产;艺术无规则,强调心性的发挥,重在创作,解决的是精神需求的问题,需要灵感与思想,无法批量生产。

技术与艺术的联系:艺术需要技术做基础,中国的书画艺术讲究的是用笔和用墨,需要有长期的练习过程,才能掌握正宗的笔法,使书画作品具备相应的厚度、质感和色彩丰富度,才能承载起艺术所应具备的美学特征、哲学思想和个性化表达。

不同的书画种类,其艺术属性也有很大差距。一般来说,越是要求规则的书画品类,艺术发挥空间越小,成为艺术品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在书法领域,例如,小篆笔画粗细、线条走向、字形都完全一致,有着极为森严的法度,艺术含量最低,楷书次之,楷书有了线条粗细的变化,但结字方式仍非常严谨,发挥空间有限。最能彰显艺术水准的,当属草书。

在绘画领域,从画法来说,求真求像的素描、工笔画、界画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追求的极致相当明确,艺术含量极低;从题材方面来说,道释画、宣传画因其有了固定的感情倾向,也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也只是“技术作品”。

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本质是一幅市井风情画,虽然其文化、考古价值非常高,但整体艺术价值却比较有限。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新领域;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标题:「大愚书论」技术不等于艺术(深析版)

地址:http://www.hongyupm.com/gnyw/2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