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8字,读完约8分钟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在家。 有可以下注的对象意味着他们在我外面发现了新的感情依赖。

文案来源的微信公众平台:非常心理

幼儿园老师在群里上语音课。 这门课对妈妈说“我爱你”。 老师还要求妈妈在微信群里用语音应对孩子。

我有事没能回答。 同班的父母烦躁得不行。 他们在家庭小伙里打了几百个字,说:“我看你不回应,不重视老师吗? 老师不重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怎么失望……” 也就是说,肝肠骨折。

我生气很有趣。 真可怜天下父母的心! 我为我的孩子着急,他们也为我着急。

在盘踞在幼儿园的微信群里,父母上次发出“善意提醒”,是因为我请孩子病假的时候,@老师不在,没有叫,对老师很失礼。 另外,上次老师告诉我要做什么,没有答案,其他人回答……

刚开始只是说明,但每次他们都提醒说“受不了”。

私下抱怨老师——为什么把两个老拉进班里? 我每天都被监视,迷迷糊糊回到小时候,我自己还是检查对象。

这几年,父母的各种提醒其实也“忍耐”了,但不像小时候那样直接。 开头说“我注意一下……”,委婉地说,真的很用心。

没有被放置在初显老年期的任何地方

80后半段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阶段,我们的父母也开始进入60岁左右的初老阶段。 所谓初老,是指成为真正的“老人”的准备阶段,是刚接近或退休的时候。 他们很多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而且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还是把观察力放在孩子身上,从工作到生活,都习惯不断“发挥余热”。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我对另一个70多岁的非独生子女,父母对我说的各种“善意的提醒”,构成了生活中的“困扰”。 她一脸困惑地说:“这样不好吗? 我希望有人能管理我。 ’她在很多孩子的家庭长大,从小父母就养育他们不容易,也不关心多余的事情。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但是,对80后来说,稀少的不是同情心,而是自由。 他们最担心的是父母在老年人生活中的“无处安放”的状态。 换言之,“无处可归”就是“没有独立于自己的父母之外构建”,在进入老年人的状态时,从感情到角色、权力、依赖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惯性1 :不交出权利,不能依赖健康,对家庭权力地位的执着。

其实这是惯性引起的适应不良。 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孩子逐渐成为家庭支柱,家庭权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为健康。 常识上,父母可以为中年孩子的依赖感到幸福,但在独生子女家庭,矛盾集中在“坚强的父母、弱小的孩子”上,父母集中在孩子身上试图逆转结构。 如果孩子没有成长,父母不希望放权,育儿会产生很大的矛盾。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父母习惯强者的作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自然把自己当做看护者,冲到了孩子面前。

在育儿冲突中,我父亲为了说明他是对的,说:“我错了。 你是怎么长大的? 你是自己长大的吗? ”。

惯性2 :在自我后置、孩子、孙子身上花很多时间。

帮助孩子带孙子感到“需要”,也是他们最正当的生活中心。 这里真是第二代的“战场”。

带着孙子竭尽全力,一方面为了爱,另一方面也是老年人自我构筑的复制品之一。 所以,我女儿一上幼儿园,他们就呈现出某种“失去”的状态。 女儿一生病,他们马上就在家说“明天休息”。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在家。 有可以下注的对象意味着他们在我外面发现了新的感情依赖。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作为成年女儿的我,无法停留在他们的生活中,无法抗拒和逃避他们的“监管”,孙子们承担着这份感情空的缺失。 孙子身上更多的是他们赌上的担心和照顾。 毕竟他们比年轻时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观察力。

惯性3 :强制控制。 在难以招致反对的“你好”包围的善意提醒中,其实表达了对你的各种担忧、焦急。

这个战略迂回的地方,是我开头举的例子,不再是直接命令,而是所谓的“善意提醒”,那个循环的诱惑真的让我产生了“拒绝是罪,不拒绝也是罪”的心情。

我自己的方法也是“迂回战略”。 过去,我和许多孩子们一样,因为心里不高兴,默默地点头,敷衍了事。 现在,我有耐心和愿望,想告诉他们彼此不同的消息。

启发来自我的80后独生子女同学roy。 她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是小学教师,从小到青年,母亲的生活中只有她。 她的工作、结婚、专业都是母亲说的。 她按照妈妈的一切安排,读了研究生,去了研究院,找了个老实人结婚生孩子,出国留学……完成了一切,完美的过程,完美的生活。 然后,她和“砰”离婚,离职,离家出走,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否定了过去的一切。 她想过自己的人生。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她妈妈因为好女儿三十多岁就离婚了,受到了人生最大的“打击”,从此有了越来越多的反省,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怜天下父母的心而不再管她了。 roy说妈妈决定放手后,脸色也变好了,人也变胖了,不再失眠了。 她说她以前从没叛逆过,不知道排斥也是表现,她可能也不了解妈妈真正的她的机会。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我试图从她的故事中推测父母是否也有可能被推动而分离。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分离,这种分离对孩子来说是天然的,对父母来说是后天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尤为粘连,需要更大的力量。 我每次都是毁灭性的打击,空我不主张吸引父母的期待,但每次“善意的提醒”都用“善意”来表达信息,可能是一个小小的自我表达的机会。 即使有小的冲突也要面对差异,他们可能会有“可以承担的不舒服”带来的反省的机会。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想考虑自己的老年生活吗?

随着父母的逐渐变老,养育孩子正在成为80后家庭共同完成的综合性项目。 在我上一代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结构中,看不到老人敢于示弱,不拒绝自己衰老的无奈! 能从孩子的生活中平静地退出,再次回到自己生命中的老人也不多!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面对衰老、疾病以及即将到来的死亡时,考验的是我们内在自我的生命质量。 不幸的是,我们的父母大多在年轻时没有足够的机会、资源和时间来自我成长,构建自己,让他们有足够的精神资本来守护自己的老年生活。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老年生活?

陆晓娅老师在幸福研习社解读了《谁在银光闪耀的地方,等着你》一书,这句话让我震惊。 许多老年人把老年人的生活度过在自己生命垃圾的时间里。

老年人生活的准备可能越来越重要。

“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长。 过去的人的平均寿命可能是70岁,但从60岁到70岁是10年。 现在的人的平均寿命是90岁,100岁,你的老年人可能有30多年了。 你怎么度过? ”。

“老年人需要吃‘老本’。 例如,不仅要健康、金钱,还需要考验人的精神老本。 很多老人留下了很多时间,没有精神生活。 ”。

确实,很多老年人的时间list,早上4点起床,刮头皮,捶腿,揉揉腰,给孩子送去“善意的提醒”……很多老年人其实都在度过这些时间。 老年人可能是人生中最孤独的战斗时期。 孩子有很多事,不能完全理解人的老态。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时没有创造自己的独生子女的老年人,丧失感会更强。 他们只做一切来抓住自己过去的时间,而不是建立有意义的未来。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在《谁在银色的地方等着你》一书中,作者说自己最不想带去老年人的三样东西是:

第一,怨恨。 感觉所有人都欠你的,如果有必要,随时准备破案,那会成为可憎的老人。

第二,贪婪。 这里停止的贪婪,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对生命的执着和贪婪,想一直长寿养生,想隐藏在和疾病的搏斗下,想拥有自己永远活着的感觉,绝对做不到。 这是你不自觉地想逃避疾病,不想死,贪婪地认为家人应该照顾你,如果有点不足就需要斥责他们。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第三个是无聊。 经常看到老年人眼球在阳光下呆滞地坐着,看着行人和车辆,他们的状态是空虚的,只是度过了死亡前的时间。 晚年失去诗意和美感,不能找不到养活生命的方法。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年老的时候不想留下的东西吧。 其实,即使人们在经营凋零的年份,其中也有自由。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四季。 有春天,有夏天,有秋天,有冬天。 这就是完美的轮回。 衰老的智慧无非是领悟到一切都属于自然,在广阔的底色下对待生命。 就像《阿甘正传》电影开头的羽毛,“gone with the wind! ”。 随风而去。

“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这种对待生命放生的态度,是健康之源,远比养生党的各种磕碰和药物根本。

还年轻的我们,也从现在开始好好准备吧。 因为我们不想重复父母那样的晚年。

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本女性(微博)

标题:“80后怎么面对50后父母无处安放的初老人生?”

地址:http://www.hongyupm.com/gnyw/1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