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04字,读完约9分钟
结婚证书见证100年的结婚史
奖状正在变成护照式
印刷更漂亮的防伪标记
程序更简单的“立等取入”
结婚是完成了一生的大事,结婚证是这件大事的见证。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这个小结婚证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这些变化的见证,不仅见证了一群新人在一起组建家庭的过程,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和国家不统一时期的迅速发展状况。 那可以说是时代变迁的记事本!
讲述过去故事入口的文具店买来了结婚证
踩着椅子,住在南开区王顶堤附近的78岁穆凤翔爷爷从衣柜顶上拿出一个大红纸筒,从里面拿出一张黄色的纸,他告诉记者,这是自己和伴郎魏恩华62年留下的结婚证。
关于结婚证书,在家“领取”的证书可以不用盖章
穆爷爷小心翼翼地展开了这张1947年的结婚证。 记者看到,整个证书有两张a4纸的大小,好像比现在的结婚证还要大的奖状。 因为旧,这个证明书已经变黄了,周围有古朴典雅的图案,画有盘龙和祥云。 白色背景上,盛开的五彩牡丹环绕四周,营造出喜庆的气氛,证书右上角有两只迷人的喜鹊依偎在树枝上。 证书中央用篆体印着“鹅凤和鸣”四个大字,正文全部用繁体字纵向排列手写。 穆爷爷和魏阿姨的出生地、年龄、出生年月日按男性和女性的顺序写在正文的开头。 证书背面是白色的,没有图案和字体。
与现在的结婚证书不同,那个时代的结婚不需要被正式认证。 因为这个证明书上没有盖章。 名字是“结婚者”、“结婚证明人”、“介绍人”、“主婚者”的名字。
“当时的收据手续和现在不同,民政局不需要提交结婚证,也不需要登记。 我不认为这个证明书是在父母家门口的文具店买的,但是也可以选择其他样式。 家人感受到了这个证明书的祝贺大气,于是选择了它。 刚买的时候,证明书是空白的,只有牡丹和喜鹊的画,字是请自己写的。 ”。 穆爷爷回忆说:“我和妻子的结婚证书可以说是在自己家里“拿到的”。”
结婚的故事结婚前不知道丈夫的身影
这张结婚证也让魏阿姨的想法回到62年前。 “那时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我和他在婚礼之前都没有见过面,甚至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只是从父母口中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和生日。 结婚那年,我18岁,没去学校,从小就一直在家。 老伴才16岁,还在上小学。 年龄太小,无助于婚礼的准备,我和老伴都各自呆在自己家里等着婚礼的日子到来。 ”。 魏阿姨说。
穿着长袜向长辈低头
当时,形成了新旧两种文化碰撞的局面,年轻人以举行西式婚礼为时尚,但无法完全摆脱以前流传下来的习俗的影响。 “结婚那天,亲戚朋友坐满了院子。 用当时流行的方法,我们举办了西式婚礼,请了一个拉小提琴、吹奏西洋音乐的乐队,用车代替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八位轿车。 我穿着白裙子,头上戴着花冠,手里拿着大花,老伴儿穿着西装,戴着领带,胸前戴着红花。 ”。 魏阿姨想起了当时结婚的样子,眼球里浮现出幸福的表情。
“从老家来到新居,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新娘必须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直到仪式开始。”魏阿姨接着说,“后来婚礼开始了,有人敲门叫我。 去布置得很漂亮的院子里,和新郎第一次见面时,觉得很不好意思,脸“啊”的红了。 老伴当时还是个孩子,看起来很害羞。 因为我穿着婚纱、高跟鞋、长袜,被长辈击中头部时,长袜上破了几个洞。 ”。
结婚继续上学
听了妻子的解释,穆爷爷坐在旁边笑着。 “那时我很年轻,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穆爷爷告诉记者,他结婚那年,在红桥八区十八宝国民学校上六年级,还是小学生。 “新婚第二天,又背着书包像往常一样去了学校。 那年夏天,我小学毕业,进入户部町的通澜中学,还是个不到18岁的中学生,但成为了有家室的人。 ”。 这一切的变化,对当时16岁、无知的穆爷爷来说,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发生。 “老伴结婚后,会呆在家里纺纱、织布。 结婚四年后,我们生了第一个孩子。 ”。 他告诉了记者。
1977年的结婚证,证件图案简洁,中央有五星红旗,两侧有双喜字,背面全白。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结婚证,没有国旗和红色五星图案,取而代之的是红色的“双喜”字样,证件风格简洁、喜庆,背面底色鲜红,印有烫金的“结婚证”大字。
最新版结婚证记录新的生活
三代结婚证看时代的飞跃
20世纪70年代篇
住在本市西青区中北町的张顺贵和霍金兰,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文革”时期结婚,现在子孙满堂。 在张叔叔家,记者看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珍藏在木制相框里,挂在门口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关于在结婚证结婚证上印毛主席的语录
当时的结婚证是长方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印着毛主席的语录。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毕竟是你们的……世界是你们的”右边是结婚证的主页,写着夫妻双方的名字和年龄,“经过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在此 证书中央的位置印着三面红旗和毛主席的头像,周围有一点麦穗,意味着丰收。 除此之外,证书上没有一般的“喜”字或其他图案。
的故事客人一起合唱《东方红》
“1971年结婚时,写申请书,双方在大队说明同意结婚后,再向公社民政事务所领取结婚证书。 ”。 张叔叔说他从抽屉里的铁盒里拿出了当时的结婚申请书。 记者看到发黄的信纸上整齐地写着张叔叔和霍大妈的地址、年龄、家庭出身、本人的成分。
“结婚的亮点是准备结婚用品。 因为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东西都需要凭票购买。 当时的婚礼,一句话就很朴素。 ”张叔叔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结婚的时候很简单,没有豪华的迎亲队,也没有丰盛的婚宴。 婚礼开始后,两个人必须并排站着,向毛主席郑重鞠躬。 接下来读毛主席的语录,参加婚礼的客人一起唱了《东方红》。
20世纪80年代篇
穆秀英是穆爷爷和魏阿姨的次女,今年50岁了。 穆秀英结婚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经济开始复苏,但许多人的生活仍然简单朴素,这个时代的特征也反映在当时的结婚证上。
关于结婚证书,结构紧凑,简洁,没有照片
穆秀英的结婚证已经缩小到16开左右大小折叠起来的布局,和父亲相比她的结婚证看起来很小。 证明书上没有照片,只印着“双喜”字,写着夫妇双方的名字和结婚时间,盖有政府的圆形标记,没有装饰性的图案。 证明书的背面是鲜红的底色,用烫金字写着“结婚证”,下面还写着拼音。
穆先生告诉记者,这张结婚证是在户籍所在地的街道领取的,穆先生和夫人有各自的户口本,出了办证明的费用,领了结婚证,没有要求拍照,很简单。
结婚的事以四十元的工资出嫁
穆秀英和丈夫被人介绍认识,1984年领取结婚证,但直到三年后才正式举行婚礼。 “那时家里很紧张,为了让父母和弟弟妹妹们住得宽敞,我和妻子事先登记,领取了结婚证。 为了改善这样的住宅条件而事先登记的特殊经验,只有我们这一代吧。 ”。 穆先生感慨地说。
那时,红色夹克、驼鸟是新娘的标准行头。 为了添加这个新娘,穆先生花了一个月的工资——40元。 “婚礼在自己家里举行,做了喜棚,摆了8桌酒席。 当时也很了不起”穆先生,那个时候结婚了,家里添置了自行车、黑白电视、洗衣机、手表、收录机,新娘和新郎觉得很满足,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21世纪篇
张顺贵和霍金兰的儿子张斌于2004年结婚。 年轻的两人结婚时,正好在国家采用了新的结婚证书。
关于结婚证新版结婚证有防伪水印
记者看到,新版结婚证封面为枣红,用烫金文字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封面中央有国徽图案,与以往的结婚证相比,显得更加认真正式。 翻开封面,证书中的页以温暖的粉红色为底色,页上有防伪水印,印刷着精巧的图案。 第一页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的文字,并加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当地民政部门结婚登记专用的印章。 证书中的页面像护照一样采用联页、横排方法,有“结婚证号码”和全国统一的号码。
的故事婚庆企业策划浪漫的婚礼
“我们结婚时,不需要申请书也不需要公司的说明。 持有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即可到民政局领取结婚证。 登记日,我拿着证件来到民政局,拍了张结婚照,以便贴在结婚证上。 支付费用在20元以上,当天领取了结婚证。 很快。 ”。 张斌说。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结婚购买生活用品和家电产品已经不是‘重要的戏剧’。 父母结婚的时候,洗脸盆和暖水瓶是结婚购物清单上的“大”。 结婚时,我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装饰得很漂亮。 婚礼也在酒店举行,设了几十个酒席招待客人,请专业的婚礼企业策划了浪漫难忘的婚礼。 比起父母,我们这一代更幸运。 ”。
标题:“三代结婚证看时代飞跃 结婚证变脸见证甜蜜(组)”
地址:http://www.hongyupm.com/gnyw/16306.html